蘆筍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,在蘆筍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(xiàn)一些病害的侵襲,本文總結了一些蘆筍常見的病害及防治方法,希望對大家種植蘆筍有所幫助。
1、蘆筍莖腐病
癥狀:主要為害幼筍,幼筍出土后受害,初在莖表出現(xiàn)水浸狀斑,逐漸擴大,后侵入莖稈,莖部組織腐爛,地上部呈枯萎狀,濕度大的可在莖表組織出現(xiàn)白色菌絲體。
防治方法。(1)采用高畦或起壟栽培,不宜過密。(2)加強田管,雨后及時排水,降低土壤濕度。(3)及時拔除病筍,集中深埋或燒毀,減少菌源。(4)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,嚴防大水漫灌。(5)發(fā)病初期用75%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72%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-1000倍液噴灑或澆灌,采收前3天停藥。
2、蘆筍病毒病
癥狀:蘆筍病毒病田間癥狀不明顯,病株生長瘦弱,彎曲、黃化,產(chǎn)量明顯降低。
防治方法。(1)收獲時注意使用割刀,必要時進行割刀消毒,防汁液傳毒。(2)為防種子傳毒,應從無病株上采種,必要時可采用莖尖脫毒技術進行脫毒。(3)病初期噴灑20%毒克星可濕性粉劑500-600倍液,或0.5%抗毒劑1號水劑300-350倍液,或5%菌毒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20%病毒靈水溶性粉劑500倍液,每隔7-10天噴1次,連噴3次,采收前3天停藥。
3、蘆筍立枯病
癥狀:蘆筍立枯病又稱枯萎病,是土傳病害。初見田內(nèi)個別植株變黃萎蔫,病情擴展后全株枯死。嫩莖染病,葉和莖變褐色或縱裂,病株地下莖和根部可現(xiàn)褐色病斑,后期病部腐爛,產(chǎn)生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。幼筍染病,莖細小或無法出土。
防治分法。(1)育苗地不宜連作,實行3-4年輪作。(2)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,采用蘆筍專用肥,注意防止燒根或漚根。(3)加強管理,及時雜草,雨后及時排水,降低土壤濕度,防止?jié)駳鉁?。?)發(fā)病初期噴灑或澆灌36%甲基硫菌靈600倍液,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,或1∶1∶160倍的波爾多液,或77%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。
4、蘆筍炭疽病
癥狀:主要為害莖,莖上病斑灰色至淺褐色,梭形或不規(guī)則形,后期病部長出小黑點。
防治方法收獲時及時病殘體,集中深埋或銷毀。(2)施用腐熟的有機肥。(3)發(fā)病期注意雨后排水,嚴防大水漫灌,澆水應安排在上午,減少夜晚結露。(4)發(fā)病初期噴灑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80%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隔10天左右噴1次,連續(xù)防治2-3次,采收前7天停藥。